第7节(第1/4 页)
——公元前 74 年 · 元平元年——
从驰道遥看霸上,视线越过灞河,便觉得像一条天路,攀上陡峭的巨型堡垒。等真正到了霸上,却发现关中平原就在眼下铺开,大汉首都长安城仿北斗星形态营建,正伏在黎明前的夜里,等待破晓到来时,发出与日同辉的光芒。
但眼下,长安城还在等待;在沉沉夜色中破开一条金线的,却是大鸿胪韦贤前来郊迎的队伍。
龚遂还是拿着一枚青铜豆灯,在车上摇摇晃晃,像一只萤火虫终于要汇入光流。他留意到大鸿胪的脸色不太好,孝衣惨白,更显得两眼底下黑沉沉的,既有些焦虑,又有些恐惧。从使者们口中多番打听,他们知道天子在四月底已经驾崩了,今天是六月初一。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直接负责皇族宗亲事务的大鸿胪,一定和大将军霍光有非常密集的沟通、争执,甚至可能吵过几架。如果按照传统宗法顺序,刘胥显然比刘贺更有资格继承大统。但无论大鸿胪心底是否认同,到最后,还是只能听从辅政大臣的意思,来这里亲自恭迎新帝。
“当那大鸿胪,也是很不容易的。”王吉仿佛读懂了龚遂的想法,低声说道。
龚遂却说:“可要是有朝一日能掌鸿胪事,我死也没有遗憾了。”
“呵,少卿最好不要有太多遗憾。”王吉说,“这一程我们无论如何,都是九死一生。”
龚遂沉默片刻,说:“不会的。”
王吉听罢,眼珠一转,轻轻道:“马上要进京了,少卿不会还没下决心吧?”
龚遂心中一颤,但也预料到他会问,只是简单应道:“子阳放心。”
王吉点头,换了个问题:“你今日见过王了吗?”
“见过,和往常一样,神色如常。”
“我们这位王爷,别的不说,倒是不太会紧张。只是不知道等他见到乘舆车的时候,会不会只顾看那车上的金木工艺,忘记了该做的事情?”
“我会想办法提醒小王爷的。”
王吉沉吟一阵,说:“不过,那也不是坏事——毕竟也怪不到臣下。”
龚遂眉角一挑,“什么意思?”
“关于今日仪典的庄重之处,我昨天已经上书劝谏过了。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也在,我还特意找了太史公过来听。”王吉淡淡地说,“提醒一下,少卿也该像我这样,别总是一时脑热,就独自去找王说话。那说干嘴了也是没人知道的。”
龚遂的心里沉沉然。王吉一路上做的事情确实无可厚非,也早跟他打了招呼:就是不遗余力地劝谏,而且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明哲保身的第一条方法。可龚遂心里惦记着别的事情,没有时时去做,也不像他总能找来目证。
两个人虽然已经把话摊开来说,但心底里的计较,到底还是有区别的。
现在,他只能按照计划好的方式行事。
就着长龙似的灯焰光芒,昌邑王见过大鸿胪和百官群臣,百官也模糊地记住了下一位天子的相貌。一番郊迎礼节事毕,看得龚遂心潮澎湃,让刘贺兴趣恹恹。
可当大鸿胪宣乘舆车时,刘贺眼睛里果然冒出光来。重牙朱轮、金薄缪龙、文虎伏轼、龙首衔轭,鸾雀立衔,羽盖华蚤,诸般细节一一审视过去,只觉得每了解一处都有增益。
平心而论,刘贺昌邑国的舆车工艺已臻极致,唯独是礼制的约束下,终究没办法像天子这样极尽奢华。所以对于刘贺而言,这次最大的意外之喜并不来自于权位,却在于终于能捅破那最后的一层规制,真正能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过去十四年,他已经在昌邑王国地脉汇集之处,为自己修好了一座恢弘大墓。而且不管是墓室形制、礼仪规范、场景营造、器物精制、棺椁设计乃至陷阱安排,都已经在心里规划过千万遍,闭起眼睛就能想起,长日长夜,他的神识都在其中徜徉。
但那些已经没有意义了。从他登上这辆乘舆车的一刻起,他的心魂精魄、五内脏腑,就会烧着一件新的大事:规划一位皇帝从今往后亿万年里的身后身。
那是一条无尽的路:
和它比起来,这长安多狭隘?这帝国又多虚妄?
他即将登上舆车了,昌邑国太仆寿成负责为王驭车,却提醒道:“竹杖呢?”
竹杖。对,竹杖是丧仪必需品。放哪去了?
这要命的时候,怎么就被一根竹杖给挡了路?
于是开始叫,发放身边的侍从赶紧去找。
其实他极少像这样喊叫。那是因为,很多事情他都不在乎,不切肤,所以也无所谓。但对于这件事,他却觉得特别难以忍耐。他这个状态,朝臣们都很少看见,但夜里的侍臣见过、坊里的工匠见过、造墓的师傅也见过。
侍从们突然让开一条道:龚遂拿着竹杖,说,王,在这里。
刘贺眼神闪过一丝戾气,问:“是你拿走了吗?”
龚遂深深拱手,“老臣万死。”
然后他双手将杖递到王的手上,同时低声说了一句:“请让老臣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