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1/2 页)
李元吉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痛心疾首道:“殿下,我的担忧果然是真的,这次进宫,万般凶险。”
李建成抬起一只手,微微向下压去:“且听此画再述,再做定夺。”
他隐隐约约有一个计划在心中出现了雏形,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情报细节来支撑。
【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相比,李世民集团相对弱小许多,这次以下犯上的奇袭也准备地比较突然,但是李世民仍然在最大限度里做好了能做的事情。
他们兵分三路,一路是李世民本人带着长孙无忌等九人去往玄武门埋伏,第二路由尉迟恭带着秦王府七十二精锐骑兵随后赶到增员,值得注意的是,这股力量也成为了后来成事的决定性力量。第三路是长孙氏的舅舅带着率州府的吏卒和囚徒,去往芳林门接应,长孙氏,就是是未来的长孙皇后本人,也来到现场慰问士兵。
这里我们看出,这既是一场有准备的战斗——八百勇士、玄武门的建成旧部叛向李世民、七十二精锐,都是李世民集团长期运作的结果。
同时这也是一场有些狼狈的政变,以李世民的英雄才略,竟要累得囚徒和妻子亲阵,也能从中窥见这次行动的仓促和无奈。】
“玄武门的建成旧部叛向李世民?”李建成将这几个字反复咀嚼了一遍。
他之所以在前夜对李元吉按兵不动的建议未曾采纳,有一大半的原因就是对自己旧部忠诚的信任。他向来是走这道宫门,从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更不用说玄武门的左右屯营军官是自己的旧部,怎么看都算是自己的人马——他李二能翻出什么花来?
他不知道,玄武门之变中,他能够什么也不知道地一直走到靠近玄武门的地方才发现不对,正是因为这些了解内情的人没有一个告诉他。
“孤身边竟还有这样多的贼人!东宫中的告密者,这又冒出来左右屯营的人!”李建成心中起了火气,拳头攥地紧紧的。
【六月四日黎明时分,秦王府的三路人马开始行动,等到天光大亮的时候,毫无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出现在了玄武门外。
这一场兄弟阋墙的剧目终于来到了最高潮的一幕。】
秦王府中,秦王与其余九位幕僚皆是紧紧盯着天幕。
能够对之前秦王与太子两边的争端作分析并不算难,后世也许还只能从史料中反复研磨钻读,才能有一个书角那么多的推测,但是身处其中的未来君臣们对这些东西是再熟悉不过了。
他们最想知道的是天幕口中“玄武门之变”的结局。
今日一举,究竟能否成功,又是如何成功的。
虽然如果细心地从前面天幕的语气中进行分析,不难推断出李世民就是笑到最后的赢家,但是精神紧张的秦王府众人还是需要一个盖棺定论的说法才能放心。
【李建成怎么也想不到,玄武门这个他以为属于自己地盘的地方,接下来发生战斗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为了自己拼命,他们要么作壁上观,要么就是被李世民提前买通,在关键时候摇身一变,成为了死对头秦王的部下。
根据记载,在到达临湖殿的时候,太子和齐王察觉到了情况不对,悬崖勒马,想要回程。
李世民从玄武门前走出,高声叫住李建成,此时,他提前埋伏的八百勇士也从暗处钻出,全副武装,见到这个阵仗,李建成再怎么自信也知道中计了。
李建成什么反应没有被记载写来,李元吉则是连忙张开弓箭要射杀李世民——擒贼先擒王,李世民一死,剩下的人群龙无首,他和大哥还能有条活路。
脑袋转的是挺快的,或者也可能这是他下意识地决策,其实cpu已经烧干了也说不定,反正他这弓是拉了三次都没成功搭上箭,更不用说射杀李世民了。
反观李世民,自信从容有准备,例无虚发,一箭射穿了李建成的喉咙。
这一箭改变了大唐未来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走向,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争夺战画上了一个有些惨淡的句号。
没有轰轰烈烈的巨大阴谋,也没有真刀真枪厮杀八十个来回,李建成就这样被李世民一箭潇洒地射倒在地。
李世民这一箭也是起兵的信号,随着李建成的缓缓坠马,八百勇士的箭矢也如流星般射向李建臣集团剩下的人马。
于是李元吉中箭受伤,双方的混战也开始了。】
听到这里,秦王府众人皆是欢欣鼓舞。
“秦王殿下好箭法!”
“一箭便取了太子性命,天佑秦王。”
把李世民夸得面上都有些发烫,腰杆挺得更直了。
与之相反,长安城另一头,李建成和李元吉脸色难看地像是氧化的猪肝。
和当初秦始皇听到自己的尸体被放在辒辌车里秘不发丧时的神情像极了。
不过可能没秦始皇当时那么生气,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谁能坦然面对自己的非正常死亡呢!
【李世民这一箭应该是他和李建成争夺皇位多年来的夙愿,但是这个